5月14日“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学习力生长”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贵阳一中举行。物理教研组、贵阳市高中物理学科基地、贵阳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工作站承担了示范课“电容器的电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组织了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在贵阳一中四楼电脑会议室进行,由工作站顾问、市教科所高中物理教研员郭晓光老师和工作站站长田仁军老师主持。
线上学习阶段,所有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贵阳一中的穆戡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申延迪老师的示范课和说课,之后观看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李俊鹏的对两节课的评价。
首先观看的是穆戡老师的示范课“电容器的电容”。以十多个学生现场触摸莱顿瓶感受电的力量作为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之上解剖两个电容器,让学生观察电容器的结构,归纳电容器结构的特点,建构电容器这一物理模型。借助传感器研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电压大小、电荷量等物理量变化情况。设置情境提出电容器储存电荷量本领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寻找电压与电荷量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师生讨论,类比水容器得到电容的定义。最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电容器与电容的相关内容。
第二堂课由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申延迪老师执教,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课堂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实例得到曲线运动定义。为学生讲解研究曲线运动速度沿切线方向的两种方法-实验观察法与极限法。简单课堂练习后用小实验抛粉笔与学生实验利用磁铁与钢球探究曲线运动的形成条件。最后带领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整堂课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
在两位老师进行说课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李俊鹏从新课标及文件对教学要求,对本次展示活动主题的认识,对两节展示课的学习和思考,聚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展望四个方面进行点评。李老师说要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比较-概括-抽象”的过程,培养发展科学思维。这两节课均为概念建设课,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
线下点评环节由教科所郭晓光老师主持。我校高一物理备课组长陈国斌老师对集体备课过程中教材理解进行讲解,为了进一步还原新教材内容保留了电容器充放电内容,并未突出电容定义而改变教材走向。乌当中学,开阳一中和关岭民族中学老师也都表达出对本次活动的感悟与感想以及对新课改的理解。
田仁军老师指出教学设计应该努力做到教学目标、过程和评价一致。教学目标的研制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不能靠经验来设计和实施新课程教学。
贵阳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员郭晓光老师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让老师们进一步加强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目标研制,基于学习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积极探索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活动最后,田仁军老师说,本次活动给我们有四点启示:一是我们需要学习,不能按经验用“双新”实施老的教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力提升放在首位,学生学会学习了,老师才能解放出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前途和希望。三是教学设计要先有目标,基于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者一致,基于教学目标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是教学活动更多是有指导的训练,训练的主体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撰稿:潘煜凡 刘辉南
图片:物理组
编辑:李游佳
审稿:蒋骞 田仁军 张喆
审核:张周全
上一篇:【“双新”实施】地理:即“课”出发,促进学习力生长
下一篇:【“双新”实施】化学:“以生为本”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