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 聂娟
历史,既是一种抽象,又是一种具象。当历史是一种抽象时,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当历史成为一种具象时,可以是苍凉的故都、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可以是盛唐的蕙风、晚清的烟雨,可以是长城万里、运河京杭,可以是秦砖汉瓦、赫赫王朝……可以是所有的黯淡与辉煌。
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一篇跌宕起伏的精美史诗;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制;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工笔长卷,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以时间轴为经纬,带领学生自由穿梭于历史长河,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历史,以当局者的身份去经历历史,去品味历史学科之美。
人物情操显示的美
在人类五千年辉煌文明史中,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秋瑾为复兴中华,万死不辞,成为巾幅英雄,李大钊,林祥谦,面对北洋军阀的屠刀视死如归。圣女贞德在法兰西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重创英军,恰巴耶夫横刀立马,击退白匪军对苏俄的无数次进攻……
他们的形象和事迹在历史进程的每一个关头,谱写出了社会生活中最美的乐章,他们的光辉业绩不但让青年学生感受其情操的美好崇高,更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准备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
劳动创造出来的美
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使人类最终脱离其他动物的重要途径则是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制作精美的骨针,磨制光滑且成对称形状的石斧、石铲,无不体现着古朴的实用美。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网纹盆”上,捕鱼的网(劳动工具)、游动的鱼(劳动对象)、诗意而充满幸福感的人面(劳动者))构成了简洁美丽的图画,体现了原始人类为生存而劳作,因劳作而有收获,以及因有收获而幸福的生活情感和美感。
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到都江堰、万里长城、赵州桥、北京故宫;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再到《禹贡地域图》《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几千年来,她的伟大创造不胜枚举,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正是有了创新精神,几千年来,她一直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四大发明震烁古今,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璀璨文化艺术的美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意识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形式,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选择、概括和正确的审美评价。它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古往今来,具有艺术性的佳作精品不胜枚举,他们不但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丰富隽永的艺术享受,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星空中,璀璨的文化艺术数不胜数、熠熠生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脉相承、不断推陈出新,书写了文字艺术的辉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各自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成就。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丰富想象。
历史的魅力,是感知无数杰出人物信仰的魅力;是浇灌历史,滋润人心的思想的魅力;是辅助政治,贯穿社会的道德的魅力;是指导方向的智慧的魅力;是推动民族国家进步的创新的魅力。从浩如烟海中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客观、理性的态度,获得深刻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历史教师要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让历史的魅力,在中华民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展现新的光彩。
上一篇:【学科之美】观时政动向 育时代新人
下一篇:【学科之美】体责任担当 促综合发展——贵阳一中《学生领导力课程》结题汇报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