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提升,由贵阳市教育局主办,贵阳市第一中学和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22“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学习力生长”活动于5月14日成功举行。
下午2点,政治学科专题研讨活动准时开始。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由贵阳市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石松老师主持,来自贵阳市第一中学的杨婷芬老师和来自贵阳市新世界学校的肖俊楠老师共同执教统编版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八课第2课时《法治政府》。
杨婷芬老师采取一例到底的形式,以“从草海蝶变看如何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主议题,构建贵州省威宁县草海治理的真实情境,设置“草海保卫战”、“草海破困局”“草海聚合力”三个环节。在第一环节中,构建不同情境让小组以合作探究形式理解法治政府内涵;在第二环节中,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召开“草海环境治理座谈会”,分别从企业代表、拆迁户代表、农牧民代表、政府代表、群众代表等不同主体角度,就如何治理草海环境建言献策,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在第三环节中,播放教学视频,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整堂课环环相扣,构建真实情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落实。
肖俊楠老师采取议题式教学法,以“在防疫经验中探寻法治政府建设方向”为总议题,设置“初识法治政府建设”和“再探法治政府作为”两个分议题。肖老师通过爱德曼信任度晴雨表的数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疫情之下我国人民对政府信任度越来越高?在分议题一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学案探究任务完成“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及意义”等问题,明确教学重难点。在分议题二中,结合上海市近期抗击疫情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自由选择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或者记者角色,就近期上海热点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帮助学生从政府的真实作为中进一步认识政府、理解政府、信任政府、支持政府,为法治政府建设作出贡献。
授课结束后,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并作出进一步的教学反思。随后,北京市思想政治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任兴来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评课。任兴来老师评价到:两堂课很好体现了同课异构课程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各有千秋。充分贯彻了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落实,采取议题式教学法,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亮点频出,是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充分体现了思政教师敢于改革创新的实践担当。同时,任兴来老师也从以下角度提出专业性建议:一是情境作为把学生与书本知识关联的重要载体,在创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其真实性、原始性、复杂性。二是课堂问题并非试卷的标准化试题,在问题设置中应注意问题表达的探究性和启发性。三是教学过程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则必须注重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乐于“发问”、勤于“发问”,触发学生内心真正的疑惑。
在现场研讨环节,来自贵阳市第一中学的政治学科教研组长乔炜老师结合自己亲身参与两位老师的磨课经历,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为上出一堂好课的辛勤努力,并指出上好一堂好课要构建合适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宜实不宜空,宜真不宜假,要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议。开阳县教师培训中心袁辉主任同样对两位老师的授课给予高度评价,两堂课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合作方法,合作效度与探究深度在课堂中充分彰显。贵阳市第一中学陈金锋老师就青年教师面对一堂公开课的想法进行了分享,陈老师认为要想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情境构建和议题设置就必须接地气,这样学生天然就具有讨论的欲望和展现的可能,问题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知识的递进性、可议论性。
贵阳市政治学科教研员石松老师就整场活动进行了总结:思政课专场活动紧紧围绕“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学习力生长”主题,探讨知识与素养、能力与素养、活动与素养等等关系,两位授课教师作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在备课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如教学案例一般的“蝶变”,更是在教学能力上实现了飞跃,获益非凡。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必须通过设定具体目标、选取真实情境、坚持问题导向,让学生在其课堂构建中提升学习力,让立德树人自然融入课堂。当下,贵阳市双新建设刚刚起步,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本来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希望老师们抓住时代的机遇,亲身体验和感悟,在做中成长和发展,开启融入“双新”课堂的洪流之中,勇于迎接课程改革的挑战!
撰稿:刘槿
图片:吴曦 姚澜
编辑:李游佳
审稿:蒋骞 乔炜 张喆
审核:张周全
上一篇:【“双新”实施】英语:聚焦英语核心素养 促进学习力生长
下一篇:【学科之美】观时政动向 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