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筑光STEAM课程是贵阳一中特色校本选修课之一。2022年,在贵阳市教育局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技艺术楼的STEAM专业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创意交流、实验开展、项目孵化、素养测评、教研讲座、展示答辩等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空间。我校在STEM课程理念上融入艺术素养,结合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地方课程,构建环保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践行学校“正本求真、正习求新”办学思想,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式课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我校培养未来领袖人才的育人目标。
本学期,课程在卢履智、彭勇、周小语、谢艾家、李程、曾雪萍、何琳婧7位教师精心策划下,在省市环保专家大力支持下,共24名同学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安全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学习了水体环保的系统理论知识。同学们组建了三个项目团队,对校园八景中的“春华秋实”、“正本书院”、“丫丫湖光”的水体景观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取样、实验测定分析、设计改进方案等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教学激励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关注环境,保护水资源,助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学期末,同学们表示,通过学会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校园环境中的问题,可以为美化校园做点贡献感觉令人非常开心!
7月1日,来自贵阳市卢履智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观摩了我校STEAM课程成果汇报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同学们对校园内多个水体景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有的项目组还特地利用周末时间走访盐仓镇污水处理厂,向专业人员咨询人工湖湖水净化的方法,展示中各小组纷纷提出了充满想象力的水体治理方案,得到了观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收获颇丰。
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污水处理的方法,体悟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更收获了探求知识的乐趣,将平面的、单一的课本所得投射到立体的、多样的现实生活中,切实体会到实践对于学习,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科学有效地参与生活。
——高二(15)班曾钰婷
在STEAM课程之前,我对水环境生态知识知之甚少,能够进入实验室亲自操作水质研究的机会也屈指可数。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每一次课程的知识讲解和实际操作,我了解到分析水质状况的多项指标、知道了如何科学的判断水质情况、更认识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也更加熟练。这些都是STEAM课程带给我的特别体验,在学习兴趣和实践经验双增长的同时,我更加期待以后课程带给我的提升。
——高二(6)班居莎莎
通过STEAM课程,我学到了许多的新知识,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高效和快乐,实地考察的生动和真实,实验操作的严谨和精密,自我思考的提高和进步……
我着迷于实验室中各式各样的仪器,也欣喜于产生结果时化学药剂的颜色或状态的改变,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验素养,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了我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态的关注及向往。
——高二(8)班余诗颖
在STEAM课程的学习中,多次有关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课程知识丰富了自己对该学科的认识,也对水环境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水质状况。在多次实验课的体验中,学习到多种实验技巧及注意事项,在亲自动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课本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动脑动手能力全方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提升,更是能力的提升。
——高二(4)班杨熙杰
很高兴选修STEAM课程,在课程中我学到很多关于水体污染以及一些衡量水体的指标,同时做了许多实验,在实验中了解到许多化学知识和操作,同时还有一些生物知识的应用,扩展了我的视野。我很乐意为学校丫丫湖的治理提出改进方案,为学校生态建设出一份力!
——高二(7)班张力津
我校生态筑光STEAM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多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上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本学期STEAM课程已圆满结课,教师指导团队仍会坚持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促进发展为宗旨,积极策划课程方案、认真进行教学研讨,带领同学们继续探索科技之美、体验实践与服务的快乐!
撰稿:谢艾家 卢履智
图片:卢履智 曾雪萍
编辑:李游佳
审稿:蒋骞 赵爽
审核:曾强
上一篇:【杏坛筑梦·家长课堂】无毒青春,健康成长!
下一篇:【“双新”实施】语文:探索教学新路径 提升语文学习力